兒童生長發育
小兒生長發育總的特點為:出生后頭2年身高、體重增長較快,2歲至青春期以前有較為穩定的增加,青春期快速增長,以后漸漸停止。體格發育有頭尾規律,即:嬰幼兒期頭部發育領先,隨著年齡的增長,頭增長不多而四肢、軀干增長速度加快。嬰兒期頭部高度占全身的1/4,成人頭高占身高的1/8。以下是初生兒—7歲的生長發育對照表:
相關推薦:
1.身高推算公式
出生3個月增長3-3.5厘米/每月
4-6個月增長2厘米/每月
7-12個月增長1-1.5厘米/每月
1周歲后身高=(年齡×5)+80厘米
2.體重推算公式
1-6個月體重(克)=出生體重+(月齡×600克)
7-12個月體重(克)=出生體重+(月齡×500克)
2-14歲體重(公斤)=(年齡×2)+8公斤
3.增長速度參考
年齡//增長速度(單位:厘米/年)
嬰幼兒期(3歲以下) >7厘米/每年
兒童期(3-10歲)<4-5厘米/每年
青春期(10-14歲) <5-6厘米/每年
相關推薦:
1.遺傳
遺傳因素對小兒的生長發育有一定影響。如父母身材的高矮、皮膚的顏色、毛發的多少以及形態等,對子女都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2.疾病
長期消化功能紊亂、反復呼吸道感染、內分泌系統疾病以及大腦發育不全等,對小兒生長發育都有直接影響。
3.環境和氣候
人體學研究已經證明,秋季長重,春季長高。從地區來看,熱帶發育較早,寒帶生長迅速。此外,合理的生活制度、清鮮空氣、沒有噪音和污染的環境,均有利于小兒體格和精神的發育。
4.精神因素
專家認為得不到撫愛的兒童,由于體內分泌的生長激素比較少,故他們的平均身高可能低于同齡兒童。
5.營養
營養對生長發育至關重要。嬰幼兒期需要合理的飲食結構,否則不但影響正常發育,而會影響日后的智能。
6.睡眠
兒童入睡后,腦垂體的前葉就能分泌出一種生長激素。如睡眠不足,生長激素就可能受阻,形成精神性侏儒癥。
7.鍛煉
利用自然條件進行體格鍛煉對增強兒童體質,提高發育水平和降低發病率有很大作用。日光、空氣、水能促進新陳代謝、消化、吸收和血液循環,有利生長發育。
相關推薦:
1.生長發育的階段性
生長發育是一個連續過程,由不同的發育階段組成。根據這些階段特點,加上生活、學習環境的不同,可將兒童少年的生長發育過程劃分成幾個年齡期;嬰兒期、幼兒期、童年期、青春期和青年期。
2.生長發育的程序性
生長發育有一定程序,各階段間順序銜接。前一階段的發育為后一階段奠定必要基礎;任何階段的發育出現障礙,都將對后一階段產生不良影響。
3.各系統的發展速度不平衡
孩子各個系統的發育快慢不同,各有先后。比如,神經系統發育是先快后慢,神經系統的發育最為迅速尤其是大腦,因此各種生理機能、語言和動作發育較快;生殖系統先慢后快,到孩子青春期時是發展最快的。另外,心臟、肺臟、肌肉及骨骼的發育速度與體重、身高較為接近。嬰兒出生后的幾個月內,心臟大小基本維持原狀;2~3歲時,它的重量迅速增加到初生時的3倍,以后生長速度減慢,到青春期又激增到出生時的10倍;肺的發育要在青春期才完全成熟;兒童肌肉的發育有兩個高峰,一個是在五六歲以后,一個是性成熟期以后。
4.生長發育的順序性
孩子生長發育一般遵循由上到下,由近至遠,由粗到細、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的順序或規律。孩子身體發育的順序是頭部最先發育,然后是軀干、上肢,最后才是下肢。因為頭腦是人整個身體的“司令部”,它的成熟程度直接影響和制約著整個身體的生長發育。此外,孩子手的發育也較早,在其會走路以前幾乎已經掌握了手的各種功能。但是嬰兒下肢的發育較晚,主要是在會直立行走后,才開始逐漸發育的。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