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婦女節的手抄報圖片簡單 婦女節的代表人物 國際代表 國際婦女節的主要推動者之一 克拉拉·蔡特金(Clara Zetkin,1857.7.5-1933.6.20),原名克拉拉·艾斯納,德國社會民主黨和第二國際左派領袖之一,國際社會主義婦女運動領袖之一,德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無產階級婦女解放的靈魂人物。 1921年9月9日—15日,蔡特金在莫斯科舉行第二屆國際共產主義婦女代表會議。會上保加利亞的女共產黨人建議把每年的3月8日定為國際婦女節。第二國際共產主義婦女代表會議采納了這個建議,通過決議將3月8日這天定為國際婦女節。 中國代表 中國第一次慶祝婦女節活動的發起者 何香凝(1878.06.27-1972.09.1),女權運動的先驅之一,民革主要創始人,國民黨元老,
關于三八婦女節的手抄報簡單又漂亮 三八婦女節基本介紹 國際婦女節(International Women's Day,簡寫IWD)全稱“聯合國婦女權益和國際和平日”(United Nations women's rights and international peace day),在中國又稱“國際勞動婦女節”、“三八節”和“三八婦女節”。是在每年的3月8日為慶祝婦女在經濟、政治和社會等領域作出的重要貢獻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設立的節日。 在不同的地區,慶祝的重點有所不同,從普通的慶祝對女性的尊重、欣賞和愛意到慶祝女性在經濟、政治及社會領域的成就。由于這個節日一開始是社會主義女權主義者發起的政治事件,這個節日和眾多國家的文化都有融合,主要在社會主義國家。 國際婦女節是全世界許多國家都慶祝的節日。這一天,婦女們作出的成就得到肯定,無論她們的國
38婦女節手抄報簡單又漂亮 38婦女節的節日影響 文化上 國際婦女節是婦女創造歷史的見證,婦女為爭取與男性平等所走的斗爭道路十分漫長。古希臘的莉西斯特拉塔就領導了婦女斗爭來阻止戰爭;法國革命時期,巴黎婦女高呼“自由,平等,友愛”,走上凡爾賽的街頭爭取選舉權。 3.8國際婦女節是全世界婦女的節日。這個日子是聯合國承認的,同時也被很多國家確定為法定假日。來自五湖四海的婦女們,盡管被不同的國界、種族、語言、文化、經濟和政治所區分,但在這一天能夠同時慶祝屬于自己的節日。讓人們再回首那九十年前的為得到平等、公正、和平以及發展所做出的斗爭。 政治上 國際婦女節是全世界勞動婦女團結戰斗的光輝節日。在這一天,世界各大洲的婦女,不分國籍、種族、語言、文化、經濟和政治的差異,共同關注婦女的人權。近現代以來,聯合國的四次
三八婦女節手抄報簡單圖片 三八婦女節的節日內容 1949年12月,中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規定每年的3月8日為國際婦女節。根據中國國務院發布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國務院令第270號)第三條規定:婦女節(3月8日)屬于部分公民放假的節日及紀念日,婦女放假半天。 聯合國從1975年國際婦女年開始,每年于3月8日舉辦活動慶祝國際婦女節,“三八”國際婦女節已經成為了聯合國的紀念日。有些人佩戴紫色的絲帶來慶祝這一天。 在阿富汗、安哥拉、亞美尼亞、阿塞拜疆、白俄羅斯、布基納法索、柬埔寨、古巴、格魯吉亞、幾內亞比紹、厄立特里亞、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老撾、馬達加斯加、摩爾多瓦、蒙古、尼泊爾、俄羅斯、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烏干達、烏克蘭、烏茲別克斯坦、越南和贊比亞等等國家,這一天是法定假日。 在一些國家,如喀麥隆
三八婦女節手抄報的內容 婦女節的歷史 設立國際婦女節的想法是最先產生于20世紀初,當時西方各國正處在快速工業化和經濟擴張階段。惡劣的工作條件和低廉的工資使得各類抗議和罷工活動此起彼伏。1908年5月,正值美國社會黨在芝加哥召開全國代表大會,左翼女權活動家們借機在報紙上掀起性別平等大討論,號召女工們到會場外抗議,要求社會主義黨成立全國婦女委員會,專門負責女性運動的組織與宣傳工作。盡管多數男性黨代表對此極為不屑,但最后迫于壓力,還是采納了這一提案。 首次慶祝婦女節是在1909年2月28日——美國社會主義黨全國婦女委員會成立后,決定自1909年起,將每年二月份的最后一個星期天定為“全國婦女節”,專門用于組織大型集會和游行。之所以要定在星期天,是要避免女工為了參加活動而請假,給她們造成額外的經濟負擔。 其中尤以1910年2月27日的全美婦女節場
關于杜絕浪費的名言名句 1、古詩《鋤禾》你我讀,盤中餐苦當記住。 2、吃飯不忘農人苦,穿衣不忘工人忙。 3、大吃大喝顧眼前,省吃儉用度災荒。 4、有荒節儉度荒,天荒節儉備荒。 5、文明禮貌,秩序井然。 6、提高糧食品質,增強法制意識 7、春種一粒粟,秋成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8、日儲一勺米,千日一石糧。 9、也許溫飽在某個角落還是難題,請珍惜手中的糧食! 10、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11、節儉樸素,人之美德。 12、人人節儉一粒米,拯救世間千萬人。 13、今年過年不節約,節約要節糧食。 14、節約是美德,請珍惜盤中食物! 15、節約用水一點一滴,珍惜糧食一顆
拒絕浪費的名言 1、時間給的機會總在浪費,浪漫給的機會我總沒有消費,情人節再不說出我愛你,我的愛一定會作廢,所以不能再頹廢,情人節快樂,我愛你。 2、要是童年的日子能重新回來,那我一定不再浪費光陰,我要把每分每秒都用來讀書! 泰戈爾《愿望的實現》 3、浪費時間,等于縮短生命。 4、Waste of time is the most extravagant and costly of all expenses. 浪費時間是一切花費中最奢侈豪華的費用。 5、節約糧食,遠離浪費。 6、人們常覺得準備的階段是在浪費時間,只有當真正機會來臨,而自己沒有能力把握的時候,才能覺悟自己平時沒有準備才是浪費了時間。 羅曼.羅蘭 7、人生最大的錯誤,是用健康換取身外之物,人生最大的悲哀,是用生命換取個人煩惱,人生最大的浪
關于浪費的名言 1、時間就是生命,浪費了時間就是犧牲了生命。 李大釗 2、浪費生命是做人的最大悲劇。 曼杰 3、浪費時間是一樁大罪過。 盧梭 4、隨隨便便浪費的時間,再也不能贏回來。 6、死的逼近使人更寶貴生,更寶貴活著所能處理的光陰。人明白自己隨時都會死去,他更不肯浪費時間,他要在這有限的余生里做好一些事情。 巴金 7、沒有哪段感情是在浪費時間。如果它沒有給你想要的,那它教會了你什么是你不想要的。 8、我們大部份的生命都浪費在文字語言的捉摸上。 9、一個人的純真是很讓人欣賞的。我盡量不讓自己漂浮起來,盡量去躲一些PARTY,因為我去過,我覺得一些活動太浪費時間,不會交到真正的朋友,只是一個眩目的外殼而已。 10、時間乃是萬物中最寶貴的東西,但如果浪費了,那就是最
拒絕浪費的名言 1、節儉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 2、節糧從我做起,建設節儉型社會。 3、省下一顆糧食,已許能夠救活一個人的生命! 4、省下煙酒錢,急難免求人。 5、愛惜糧食就是熱愛生活。 6、吃飯不忘農人苦,穿衣不忘工人忙。 7、節儉糧食,造福人類。 8、米飯粒粒念汗水,不惜糧食當自悔。 9、糧食打進倉,莫忘災和荒。 10、粒米雖小君莫扔,勤儉節儉留美名。 11、出門走路看風向,穿衣吃飯量家當。 12、民以食為天。 13、細雨落成河,粒米湊成籮。 14、樹立節糧意識,珍惜勞動成果。 15、省吃餐餐有,省穿日日新。 16、浪費糧食是最大的犯罪! 17、飲水
拒絕浪費宣傳標語 1、財富有限,節約無限。 2、民以食為天,食以儉為先。 3、倡導“光盤”,拒絕“剩”宴。 4、堅守勤儉美德,引領節約時尚。 5、節約的是錢,富裕的是心。 6、揮霍不是大方,節儉不是小氣。 7、一粒糧、一滴汗,節約浪費兩重天。 8、樹節約新風,除浪費舊習。 9、沒有浪費,就沒有饑餓。 10、提倡消費,反對浪費。 11、節約不以微小而不為,浪費不以量小而為之! 12、厲行節約 文明用餐 節約為榮 浪費可恥。 13、餐桌前,弘揚勤儉節約傳統美德;舌尖上,反對鋪張浪費不良風氣。 14、品佳肴不忘鋤禾苦,嘗美味切忌奢靡風。 15、光盤你我他,節約靠大家 16、吃好吃多是美意
拒絕浪費的標語 1、飯與菜連著“CPI”,合理消費有利無害。 2、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恒念物力維艱。 3、向浪費說不,向奢侈告別,讓我們一同前行,舞動出我們自己的“光盤”。 4、美酒佳肴食成堆,剩宴方知胃不虧。勸君少點一盤菜,食后光盤把門推。 5、浪費猶如河缺口,節約好比燕銜泥。 6、盤內一分鐘,廚內更多功。 7、拒絕校園舌尖浪費,傳承中華節儉美德。 8、節儉傳家年年有余,光盤行動餐餐有約。 9、即使饑腸轆轆,也要風度依然。 10、剩下的是飯菜,流走的是血汗。 11、拒絕浪費 勤儉光榮 文明餐桌 從我做起。 12、飯菜穿腸過,禮讓心中留。 13、有一種節約叫光盤,有一種公益叫光盤,有一種習慣叫光盤,有一種品
3月3日愛耳日手抄報圖片 國際愛耳日基本介紹 世界衛生組織已于2013年3月19日將每年3月3日確定為國際愛耳日。 每年3月3日為“國際愛耳日”。2013年3月,世界衛生組織將“中國愛耳日”確定為“國際愛耳日”。 2000年3月3日,第一次愛耳日宣傳教育活動在全國各地同時開展。2013年愛耳日的主題是“健康聽力,幸福人生——關注老年人聽力健康”。 國際愛耳日具體日期的確定,是因為數字3與耳朵的形狀類似,因此3.3象征了兩只耳朵。2007年,中國聾兒康復研究中心(CRRCDC)、中國殘疾人聯合會(CDPF)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在北京聯合舉辦了第一屆聽力障礙預防與康復大會,出席人員包括世界衛生組織非傳染性疾病總助理、Catherine Le Gales-Camus醫生以及中國各高層領導。 這次會議除
關于愛耳日的手抄報圖片大全 全國愛耳日的歷屆主題 2000年3月3日第一次“全國愛耳日”主題:預防耳毒性藥物致聾 2001年3月3日第二次“全國愛耳日”主題:減少耳聾發生 實施早期干預 2002年3月3日第三次“全國愛耳日”主題:聽力助殘----救助貧困聾兒 2003年3月3日第四次“全國愛耳日”主題:提高人口素質,減少出生聽力缺陷 2004年3月3日第五次“全國愛耳日”主題:防聾走進社區 2005年3月3日第六次“全國愛耳日”主題:全社會共同關愛老年人——健康聽力,幸福生活 2006年3月3日第七次“全國愛耳日”主題:預防聽力損傷和耳聾,人人享有健康聽力 2007年3月3日第八次“全國愛耳日”主題:珍愛聽力,快樂成長 2008年3月3日第九次“全國愛
愛耳日的手抄報簡單又漂亮 耳聾的相關知識 耳聾的定義 一般認為語言頻率(0.5、1.2Hz)平均聽閾在26dB以上,即有聽力障礙,聽力損失在70dB以內者稱重聽,在70dB以上者為聾,臨床上習慣統稱為聾(deafness)。 預防耳聾三招 臨床上應用的十多種抗菌素的毒性反應可損害聽覺神經,它們是鏈霉素、雙氫鏈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慶大霉素、紫霉素、春雷霉素、多粘菌素、萬古霉素,醫學上把這些抗菌素統稱為“耳毒性抗菌素”。 預防孩子耳聾應從母孕時開始,孕婦應避免到過于雜亂的場所去,以免感染傳染病毒性感冒、腮腺炎、腦炎等疾病,同時應盡量避免接觸X射線。 情緒過于激動、急躁、暴怒也是誘發突聾的重要因素,因為人的情緒發生劇烈波動時,體內的交感、副交感神經會失去正常功能或發生功能紊亂,從而導致內耳聽神經缺血缺氧
全國愛耳日手抄報畫圖簡單 全國愛耳日的節日由來 聽力與語言是人類相互交流和認識世界的重要手段,然而,耳病和聽力障礙的陰霾卻襲擾著人類。據世界衛生組織估算,全世界有輕度聽力損失者近6億,中度以上的聽力損失者2.5億。我國有聽力障礙殘疾人2057萬,居各類殘疾之首,占全國人口的16.79‰,其中七歲以下聾幼兒可達80萬,每年還將新產生聾兒3萬余名。老年性耳聾有的949萬,隨著人口壽命增長和老齡化,老年性耳聾的人數不斷增加。聽力障礙嚴重影響著這些人的社會交往和個人生活質量。 導致耳聾的因素有耳毒性藥物、遺傳、感染和疾病,因環境噪聲污染、意外事故導致耳聾的人數逐漸增多。這一人數眾多、特殊困難的殘疾人群體,已引起全社會,特別是衛生部門的高度重視。全國部分城市已經成立了防聾指導小組,開展了耳聾的流行病學調查,并積極拓寬與世界衛生組織及其它國際組織的合作領域,廣
全國愛耳日手抄報圖片 全國愛耳日基本介紹 為了降低耳聾發生率,控制新生聾兒數量的增長,預防工作尤為重要。1999年,衛生部頒布了《常用耳毒性藥物臨床使用規范》,加大了對耳毒性藥物臨床使用中的規范化管理力度。中國有聽力語言殘疾人為殘疾人總數的首位。針對大陸耳聾發生率高、數量多、危害大,預防工作薄弱的現實,衛生部、教育部、民政部、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中國老齡協會、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等10部委局共同確定:每年的3月3日為“全國愛耳日”(Ear Care Day)。 2015年3月3日,是第十六個全國“愛耳日”,也是國際愛耳日。主題為 “安全用耳,保護聽力”。外出一定要給它們“穿上”保暖外衣,可以戴上耳包,或用寬大的帽子、圍巾遮住耳朵。耳朵是我們聆聽世界的窗口,平時您注意愛耳保
2021元宵節手抄報內容 元宵節節日食俗 元宵節,家家戶戶自制元宵(今有專業戶專賣)。元宵古稱“浮元子”,是一種雅俗共嘗,甜而不膩,膾炙人口的民間小吃,全國流行。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中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 的新奇食品。在南北朝時澆上肉加便便湯汁的米粥或豆粥。但這項食品主要用來祭祀,還談不上是節日食品。到了宋朝鄭望之的《膳夫錄》才記載了:“汴中節食,上元油錘”。油錘的制法,據《太平廣記》引《盧氏雜說》中一則“尚食令”的記載,類似后代的炸元宵。也有人美其名為“油畫明珠”。唐朝的元宵節食是面蠶。王仁裕(八八○─九五六)的《開元天寶遺事》記載:“每歲上元,都人造面蠶的習俗到宋代仍有遺留,但不同的應節食品則較唐朝更為豐”。呂原明的《歲時雜記》就提到:“京人以綠豆粉為科斗羹,煮糯為丸,糖為臛,謂之圓子鹽豉。捻頭雜肉煮湯,謂之鹽豉湯,又
2021元宵節手抄報牛年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 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陜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元宵”作為食品,在中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古時“元宵”價格比較貴,有一首詩說:“貴客鉤簾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時來。簾前花架無路行,不得金錢不得回。” 北方“滾”元宵,南方“包”湯圓,這是兩種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
2021元宵節手抄報圖片大全 元宵節的歷史發展 節期節俗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燈,是中國歷史上最長的燈節,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演變發展 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里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也就形成了元宵賞燈。以后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南
2021年元宵節手抄報簡單又漂亮 元宵節的一些傳說 紀念“平呂” 傳說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高祖劉邦死后,呂后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漢惠帝病死后呂后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后殘暴而敢怒不敢言。 呂后病死后,諸呂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和排擠。于是,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秘密集合,共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襄耳中,劉襄為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后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系,設計解除了呂祿,“諸呂之亂”終于被徹底平定。 平亂之后,眾臣擁立劉邦的第四個兒子劉恒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里家家張燈結彩,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